中國多部門近期接連釋放政策信號,加快工業互聯網、算力、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。同時,不少地方積極謀劃數字基礎設施新專案,夯實數字底座、拓展行業應用,激發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活力。
在北京市朝陽區,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日前正式啟動施工。該專案規劃共3600個智能算力機櫃,將建立工業互聯網、智慧金融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等服務平臺,為國企、政府和中小人工智慧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服務。
“預計2024年底,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將完成基礎設施建設。整體投產後,逐步累計實現2000PFlops智能算力供給。”北京市朝陽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說。
此外,湖南日前發佈2024年“數字新基建”100個標誌性專案名單,總投資額超59億元;福建明確2024年省數字經濟重點專案共108個,廈門數字工業計算中心等在列;廣東將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,持續推進5G、千兆光網建設發展……多地接連發佈今年數字經濟相關重點專案清單,加強土地、能源、資金、數據等專案要素保障,力促專案早投產、早達效。
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一季度,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364.7萬個,千兆城市達到207個,梯次算力基礎設施架構加快構建,不斷打通數字經濟發展“大動脈”。
專案火熱推進的同時,包括工業和資訊化部、中國數據局在內的多部門進一步釋放政策利好,夯基礎、抓創新,加快工業互聯網、算力、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資訊基礎設施優化升級。
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將推動5G與大數據、雲計算、人工智慧等多種技術融合,加快5G演進,加快6G、萬兆光網研發力度,鞏固提升資訊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。
多方積極推進,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,短期看有利於拉動數字技術新賽道投資,促進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推廣應用;長期看,有利於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,深化傳統產業數位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,整體提升全要素生產率。
資訊底座更加堅實,數字技術賦能效應不斷放大,推動產業提質增效。
眼下,正是淮安紅椒栽培時。在位於江蘇淮安的柴米河博士農園裏,數字孿生系統運營大屏突然彈出一條資訊,提示有客戶需要培養一批72穴規格的紅椒種苗,工作人員將種苗要求錄入AIoT農事作業小程式,小程式當即根據產品標準要求自動調整紅椒種苗水肥配比模型。
這是柴米河博士農園與國家“雙跨”工業互聯網平臺浪潮雲洲開展數位化合作的一幕。“依靠工業互聯網,農園僅需要40個員工,就可以保證15萬噸產能的生物基質肥生產線與150萬盤高品質水稻、紅椒苗的生產運營工作。”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首席技術官、副總經理說,數字技術還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種植、加工、運輸等配套服務,吸引周邊訂單彙集本地,拉動產業效益。
從智慧工廠,到智慧礦山、智慧物流,數字技術正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更加深入。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數據顯示,目前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拓展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,形成了200餘個工業互聯網示範應用標杆;5G應用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,在工業、礦業、電力、醫療等重點領域規模推廣。
下一步,聚焦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,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加速推進大數據、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,開展“人工智慧+”行動,持續加快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;中國數據局明確,將深入實施“數據要素×”行動計畫,圍繞工業製造、現代農業、商貿流通、交通運輸、金融服務、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,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數據要素開發利用。
未來需加快構建“供需對接、全鏈協同、價值驅動”的產業數位化轉型生態,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,深入推進數實融合;拓展“人工智慧+”應用,發展智能製造、智能物流、人形機器人、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業態新模式;推進數據資源高水準開發利用,更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。
來源:經濟參考報